漢玉骨灰罐
印度綠花崗石,花崗石家族裡擁有最像玉種的外表,有小紅點是漢玉石最簡單辨識的方式,漢玉、漢朝玉,其實和漢代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唯一有關聯的是和漢代古玉的顏色類似,暗色黃綠,也許取一個跨時代的名字,至少能帶動一些銷量吧。
這漢玉石材製作成骨灰罐,骨灰罐的良率是相當的高,而且幾乎不會有玉石條紋落差太大或是石紋不規則的情況發生,唯一有差異的就是顏色的色差,基本上若帶有透明色系就會更有玉的樣子,若玉石顏色越深越黑,就會越像是石材,所以在用於骨灰罐的挑選時,主觀和客觀的條件大約上是一致的,而在建築業,大多數用於防護石材,花崗石的摩式硬度約4,但密度屬實岩石材類,固多數運用在地坪或是石桌板部份,在東南亞有相當大的市場銷量。
一般漢玉骨灰罐在多數的盤商或是殯葬業都會習慣上要求加工上心經,為的是讓骨灰罐讓外觀的工藝更為複雜,尤其是比較大型的禮儀公司或是跨縣市的葬儀業著,特別喜歡推銷這類款式的骨灰罐,相當符合大眾的口味,有漂亮的外型又有宗教的經典展現,漢玉骨灰罐的價格常年都是相當穩定,並不會像是中東或是緬甸的原石,漲跌起伏變化難料,是相當多的原因並且無法預測,而漢玉石可說是就像是陳年的金門高粱一樣,長年以來,均一價。
台灣的有些殯葬的禮俗其實是和漢代相關的,常會有人要我們雕一些小玉蟬,在部分外省老輩的台灣人觀念,會在往生者的嘴裡放置玉蟬、珍珠或是龍銀,讓往生者含在口中,這樣的的作法,用意有相當多,有讓口腔充實之意,也可解釋是希望轉世到好人家。
這樣禮節最早的考究源於漢代,漢朝人把對蟬的喜愛編進故事裏。
在淮南王劉安牽頭編的《淮南子》裏,誇人瀟灑要說“蟬蛻蛇解,遊于太清,輕舉獨往”。就是像蟬一樣擺脫軀殼束縛, 遊于無端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漢朝人看來,往生者口含玉蟬,不只是讓口腔的充實,他們期盼,人死後能如蟬的幼體生命的終結,口含玉蟬可以獲得玉的高潔之氣,又能蟬蛻成仙,獲得永生。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長生,人類最終希望的,也就如同秦始皇一樣,有前皇帝帶頭,漢朝百姓對長生也有著幻想。原來這在自然科學欠缺發達的古代,有著類似的美夢也無常不亦樂乎呢~~~